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,加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,我市探索实施了“一区两场”建设新模式,即重点在发展比较落后、贫困人口较为集中、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,结合“多村一社区”体制改革,推进规模农场、就业工场“两场同建”。目前,全市共投资12.4亿元,规划建设了“两场同建”项目57个。 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建设。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群众意愿,采取搬迁撤并、连片发展等不同方式,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;着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整合优化周边小、散、弱的农村党支部,成立社区联合党支部,打造“党建联合体”,引导村庄逐步融合发展。莘县妹冢镇荣盛家园社区集中居住着来自胡集、大王庄等6个村的4960名村民,通过建立“多村一社区”体制,发挥社区党委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,实现了对多村的有效管理。 因地制宜发展“规模农场”。我市发挥贫困地区土地资源优势,吸引工商资本就近建设“规模农场”,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,引导发展规模种植、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。东阿县牛角店镇依托山东鲁望集团与山东土发集团,流转7个村、670公顷土地,构建起鲁望农业一站式规模化种植综合服务体系,推进高效循环农业建设,每村集体增收均达3万元以上。 以需定建布局“就业工场”。坚持按需兴办、以产定建的原则,大力引进环境友好、劳动密集型企业就近开办“就业工场”,带动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。临清华星皮革公司在周边镇、村设立了16个加工点,形成了“1+16”管理模式,其中仅戴湾镇景庄村一个加工点,就带动周边1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人均月增收1800元左右。 |